五月份神佛薈萃
先是
媽祖婆聖誕
接著
西洋母親節
佛陀誕辰同慶
對歸來而言
這些都是有關
心有戚戚焉
夏天來到
草木花卉都葱榮
難得返鄉的遊子
紛紛回家
向母親表達
孺慕之情的呀
阿猴媽祖廟慈鳳宮
歸來慈天宮
淵源深遠
當然
媽祖聖誕
如影隨形
媽祖婆本身
又和觀世音菩薩
有分身化身的說法
道教與佛教
畢竟難與話分明呀
細數
中華民族
孔孟思想為尊
而且
儒釋道
歷來就水乳交融呢
五月九日母親節
晌午行走歸來
氣溫飆升四十度C
自是少人行
倒是
歸來肉圓
福味肉圓
在地客
觀光客
遊子們
絡繹不絕
很有
大水與龍王廟是
一家親耶
更何況
海畔逐臭之夫
味有同嗜啊
海角的極南端
屏東
海產品類繁多
膾炙人口耶
此外
萬巒豬腳
一向令遊客
聞香下馬
阿猴城東南邊
歸來肉圓
知味者
卻莫不近悅遠來
尤其
肉圓節
風光舉辦後
更是嶄露聲譽
民生路香揚巷對街
歸仁路往歸來的方向
歸來肉圓店
透早顧客雲集
旁邊福圓店
就顯得有些冷落了
歸來肉圓
民國六十六年創店
早就標榜獨創
加入牛蒡
除了美味外
具有養生作用呢
其他
高檔的料理
生鮮牛蒡
也一向列為上品啊
三寶中的牛蒡
值得肯定
這突出的產品
其他地區
不敢輕視呀
在地的返鄉業者
陳健行與農友產銷班合作
共同研發歸來特產
大力蔘牛蒡
周邊產品廣泛銷售
打開了海內外的市場囉
根據有關的資料
歸來
紅土沙土壤
礦物質很豐富
而且
地質鬆軟
地下水源源不絕
對牛蒡的培育
特別適宜
牛蒡晚秋播下種
四五個月後可採收
一般初夏
正是當季的採收呢
4月22日下午
途經歸來瑞光南路
採收機械
以及採收工人
正大張旗鼓作業
仔細考究整個的過程
(一)
人工清除枝葉
(二)
機器翻鬆土壤
(三)
人力拔出牛蒡
(四)
整理去除泥土
(五)
覆蓋避免氧化
(六)
送廠篩選分類
物力 人力 勞力
在在
汗滴禾下土
真是不容易啊
原先的歸來
只是一個聚落
各地的農戶來定居後
才發展成了社區
特別是
瑞光南路通車以來
儘管行政區域
如何劃分
還是不改農業型態
始終以稻作為主
各種蔬果應有盡有
當然家畜的飼養
更不在話下
歸來
地氣適宜
土壤得天獨厚
有所謂三寶
牛蒡 青蔥 豆薯
豆薯的生產
在產銷班的推行下
一直持續進行
產品行銷到外縣市
青蔥在地小吃店愛用
食客吃蔥油餅之類
就是喜歡
歸來青蔥這一味
採收期間
農婦把收穫來的蔥
在家清理推上市
也是另類的家庭外快呢
牛蒡則在雲林台南以外
佔有一席之地
據說
日本人對歸來牛蒡
特別青睞啊
荷蘭人被
延平郡王驅離
但是
留下的雞蛋花
成為歸來的路標
信仰中心
慈天宮前
所謂的番花
花朵挺秀數百年
白色透著黃
儼然是歸來社徽
慈天宮的廟口
晨間市集
透早雜沓熙攘
早市袖珍
方便左右住戶們
採買當天食材
魚類 肉類 蔬菜類等等
也讓周邊
小規模的農戶
不必遠道
就近就有
自產自銷的通路
只是生活型態改變
被超市取代
剩下疏疏落落的攤販
光景不復過往了啊
歸來社區的農作
色彩繽紛
有朝天椒枝上泛紅
有青翠豇豆高高掛
有絲瓜冒黃花
有紅紫色茄子招搖
還有
套袋香蕉
綠與黃並現呀
遊子最難忘的是
日出而作
晨光熹微
處處草木清華呢
曾經有一次
路過歸來新闢道路
對農事疑惑
向正在採小番茄的
陳盧氏借問請教
八十幾歲的阿嬤殷勤回答
並把一大袋的小番茄
脫手便相贈
鄉下人的坦誠好客
沒有都市人的
猜疑設防
何等感人啊